2025-07-28 06:30: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燃情岁月丨杨玉芳:“是党铸就了我们的生命奇迹”

杨玉芳:“是党铸就了我们的生命奇迹”

记者 媛媛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党的光辉照我心……”今年7月以来,在我市小南公园,几乎每晚都能传来这样饱含对党的崇敬与感恩的歌声,而歌唱者正是我市截瘫疗养院休养员杨玉芳。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在截瘫疗养院与杨玉芳、高志宏夫妇亲切交谈,称赞他们乐观上进、事迹感人,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杨玉芳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是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铸就了我们截瘫休养员的生命奇迹,给我了第二次生命。”

杨玉芳与老伴儿高志宏翻阅老照片。记者 王欢 摄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袭击了唐山这座百年工业重镇,城市被夷为一片平地,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但在党和国家的全力救援下,也有许多人得以幸存,杨玉芳就是其中之一。

那一年,杨玉芳26岁,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姐姐家里熟睡,突如其来的震动让他措手不及,瞬间被压在了坍塌的房梁下,腰部传来撕裂般的疼痛,一时晕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头顶传来“咚咚”的敲击声,一束光亮刺破了黑暗,“里面有人吗?有人吗?……”逐渐清醒的杨玉芳发出了微弱的回应。经过邻居们数小时的挖掘,压在杨玉芳身上的瓦砾被一块块扒开,他终于获救了,但被砸瘫,下半身毫无知觉。此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他看见无数面红旗在瓦砾堆上飘扬,就像一片燃烧的火焰。

“那天我躺在转运伤员的军车上,看到穿着军装的人来救我的时候,心里一下子有了依靠。”杨玉芳回忆。由于腰椎、胸椎严重受损,杨玉芳和其他重伤员被专列送往江苏省南通市,到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救治。

在外地治疗期间,当地政府几乎举全市之力,派出了大批志愿者为唐山伤员全身心治疗保驾护航。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精神方面,志愿者们都尽心尽力,给予了唐山伤员莫大的帮助和支持,杨玉芳从最初的绝望慢慢生出活下去的勇气。

多年来,杨玉芳始终铭记那段经历。他说:“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和人民子弟兵的救援,我可能早就没命了。”正是这份感恩之心,让他在后来的人生中更加珍爱生命,珍惜生活。

1981年,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建成,杨玉芳成了首批入住的截瘫休养员。白色瓷砖镶面、琉璃绿瓦飞檐,还有专为他们设计的护理床……“院长说,这是党和政府专门为我们盖的‘家’,以后吃喝拉撒、看病康复,全都管。”

这一“管”,就是40多年。杨玉芳的轮椅从最初的手动款,换成了现在的电动轮椅,护理床也安上了智能呼叫器;食堂每天换着花样做饭……

如今,杨玉芳生活平淡而充实——他每天坚持在城市繁华商业街区为路人配钥匙,以此表达对社会的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他还写诗、唱歌、朗诵,登上央视、接受采访,参加公益活动,给青少年讲述地震时的情景,传承唐山抗震精神……杨玉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截瘫休养员的精彩人生,以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唱响爱的赞歌。

编辑: 刘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