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06:30: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励精图治丨建成地震监测预警台站188个 唐山织密防震减灾“防护网”

建成地震监测预警台站188个

我市织密防震减灾“防护网”

记者 唐建勋 通讯员 唐长利

走进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台网中心,智能化数字平台上实时显示着测震、地下流体、地形变、电磁等70余项8万余组监测数据。“通过地震台网中心和全市188个监测站点,我们对唐山1.0级以上地震实时监测,可在震后数秒内快速计算并对显著地震发布预警信息,地震监测方式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地震台网中心工程师介绍。

织密防震减灾“防护网”。我市持续健全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加强地震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夯实应急救援基础,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初步形成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现代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机制,“一地一策”,确定11个工作组、48个市直部门、18个县(市、区)及所有乡(镇)街社区和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的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全市建成地震监测预警台站188个,具备1分钟内超快速报和10分钟内正式速报能力,实现了京津冀区域地震监测预警数据互联共享,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

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我市不断提高设防标准,全市229个乡镇(街道)中有123个设防标准为8度或8.5度,设防等级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全市8度区新建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重要建筑,全部采用减隔震技术,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83处,可安置约160万人紧急避险。

“为提高震灾风险防治水平,我们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快相关科研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并全面排查获取全市地震和地质灾害致灾信息,分行业建立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关一介绍。去年,唐山市与中国地震局签署合作协议,在创建地震科学研究基地、提升城市地震韧性水平、创建防震减灾产业基地、创建防震减灾特色文化城市等方面持续发力。

编辑: 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