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06:30: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燃情岁月丨国网唐山供电公司:传承抗震精神 点亮城市之光

国网唐山供电公司

传承抗震精神 点亮城市之光

记者 刘庄子 通讯员 桂宝利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7.8级的强烈地震在瞬间摧毁了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在这场举世罕见的灾难中,唐山电力系统遭受毁灭性打击:全市电网全面瘫痪,发电机组全部停机,负荷由震前的43.97万千瓦骤降为零。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97%以上的配电线路被损毁,几乎100%的员工住宅和70%的厂房建筑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1705万元。

原唐山市供电局沟东变电站员工杨长江回忆起那个惊魂之夜仍心有余悸。“地震发生后,我赶到变电站时,两名值班同事还被压在废墟下。”尽管自己满身是伤,杨长江仍坚持参与救援,最终和同事们一起将被困人员救出。

1976年,通讯所的田凤昌和毕志安是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人。地震时,他们被困在严重变形的宿舍里长达12小时,脱险后的第一反应却是“马上去单位报到”。当时,局长陈本善已在前线指挥抢险,两位年轻人换上工作服就投入了战斗。

震后,电力职工克服困难迅速恢复电网运行。 记者 王欢 翻拍

在电力抗震抢修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唐山电力人创造了一个个奇迹:震后15小时,抗震救灾指挥机关恢复供电;38小时,新华道、建设路等主要路段亮起路灯;72小时,大红桥水井等主要水源及飞机场恢复供电;1个月内为大批工矿企业送电;3个月后31座变电站、62条高压输电线路恢复运行。到1976年底,唐山地区90%以上的发供电设备恢复运行,全市700家单位恢复生产,地区负荷升至31万千瓦,达到震前72.14%的水平。

震后重建中,唐山电网实现了质的飞跃。1978年,唐山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吕家坨变电站建成投运,将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从110千伏提升至220千伏,供电能力大幅提升。重建期间,唐山新建、改建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18座,新建220千伏线路15条共计480千米,设备总容量比震前增加两倍。

上世纪80年代,迁安、韩城、雷庄等220千伏变电站相继建成,在唐山北部形成220千伏环形网络;1999年,唐山电网南部环网建成;2001年,随着500千伏姜家营变电站投运,全国第一个跨大区联网工程、连接东北和华北电网的500千伏交流互联网络在唐山建成;2016年,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唐山段)全线贯通,标志着唐山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

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唐山经济发展的新内涵,众多企业实施绿色转型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国网唐山供电公司加快电网建设,优化用能结构,推进绿电通道建设,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加速充换电网络布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唐山供电公司加快电网升级。承德东-滦县双回500千伏线路工程和唐山西扩建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建成后将大幅提升绿电输送能力。

编辑: 刘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