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平台思维 注重改革集成 以“六化协同”模式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常委、民进唐山市委副主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高丽娟
钢铁是唐山第一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钢铁产业转型,但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减排压力大、国际化水平低等问题,需运用“六化协同”模式破冰突围,加速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建议:
一、推动支持政策“系统化”。成立“唐山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优化政策措施、整合优质资源、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制定钢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细化产业发展目标和路径;组织专家开展“集成服务”,“一企一策”为企业精准导入政策、对接资源、克服困难。
二、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化”。集中燕赵钢铁实验室等机构的研发资源,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形成全球专利布局,加快专利转化;打造标准信息平台,动态研究国际先进标准,指导企业主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提升行业话语权。
三、推动技术工艺“数智化”。申报国家钢铁产业计量中心,建立“大计量”体系,为“研产测”全流程提供优质数据供给;研发更多应用领域大模型,支持远程运维、数据分析、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业态发展;深化智能技术改造,以增加生产过程的“含智量”提高产品“含金量”。
四、推动增长方式“绿色化”。抢抓国家碳计量中心创建机遇,高标准建设国家级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提升企业碳排放数据核算能力;加强绿色钢铁生产认证、环境产品声明认证,促进节能减排;扩大固废资源化利用、废水回用、余热回收应用范围,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五、推动产业生态“融合化”。通过与省内耗钢企业对接、收购优质耗钢企业、打造耗钢产业聚集区等方式,扩大粗钢消费,对冲行业风险,畅通下游产业链;促进“钢铁+机器人”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提升中试试验等服务能力,健全产业生态。
六、推动产业发展“国际化”。聚焦“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目标,引入“法国必维”等全球知名认证机构,优化国际认证服务,打通外贸堵点,扩大钢铁出口;利用国际招聘、海外人力资源、校企合作等途径,积极引进国外人才;通过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参与国家知名商标品牌评价等方式,提高品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