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1 16:01:0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看‘舰’唐山·致敬家乡舰”获奖作品丨这就是咱的唐山舰

这就是咱的唐山舰

▢ 刘爱新

当高耸的桅杆刺破一线的海天、健硕的船体劈开渤海的巨浪,通体的洁白映照出耀眼的辉光,“唐山舰”终于首次回到了“家乡”的港湾。

当万众的期盼与艨艟巨舰在渤海湾相遇。是发自内心的自豪与骄傲,是持久等待的翘首与渴盼,如一团火焰从2018年引燃,一直燃烧在冀东的沃土、渤海的港湾,终于首次与唐山舰在“家乡”共燃。那时,你是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的驱逐舰,是国之重器、中流砥柱,承载着向海图强、亮剑深蓝的梦想。从2020年入列北海舰队伊始,前出宫古海峡、驰骋太平洋西岸,如今征程万里、阅尽千帆,荣归“故里”,依然雄姿英发、气势昂然。曾记得,每年春节的拜年视频,巨舰伏波静卧、战士威武雄壮,宛如出海蛟龙不惧风高浪险,又如海上长城为国平波镇澜。巨舰擎梦,擎起的是人民的爱国梦、擎起的是中华的平安天。而今天,我们相遇在家乡的港湾,期盼与巨舰同鸣共振,与战士同庆共欢。明日再踏征程,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再谱新篇。到那时,再全市高歌,“这是咱的唐山舰!”

当英雄的人民与子弟兵在新唐山相拥。如同久别归乡的家人,让我紧紧地将你拥入怀中,惊喜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今天我们终于首次见了面,请让我们献上最高的礼赞。唐山,是军民鱼水情深的城市;唐山人民,是感恩博爱的人民。难以忘记,1976年,星火驰援的数十万人民子弟兵,不惧艰险、昼夜奋战,从瓦砾残垣中拯救了多少父老的生命;难以忘记,灾后重建,多少楼房道路,是子弟兵一砖一瓦用心营建,至今仍有老人满脸骄傲地夸赞,“咱这楼,当年解放军同志盖的,几级地震也不怕!”风雨同舟、共经患难,情义至厚、千金不换。唐山人民始终与子弟兵同呼吸、共命运,有着特殊的情感。听说了“爱我家乡爱我舰”活动,签订了共建框架协议,建成了全军首个“海上唐山文化站”,制作了唐山特色的陶瓷文化纪念品,为唐山舰设计了舰徽舰标、谱写了舰歌,安装了民用通信基站……这事办得对,这才是咱亲人解放军,“这才是咱的唐山舰!”

当英雄的城市与伟大时代在新征程共舞。从“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到“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的高度认可,既是使命光荣,更是责任重大。此时此刻,唐山舰终于首次归航,既是鼓舞,更是激励。“舰行万里不迷航”是对信仰的坚守。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如椽的历史巨笔将描绘出更壮美的画卷,如旭日东升,如大潮奔涌,如长风浩荡,如月灿星繁。“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对未来的祝愿。今日的欢聚是长久期盼的硕果,明日的再聚是令人期待的明天。唐山市的发展必将日新月异,唐山舰的征途必然凯歌齐鸣。在乘风破浪、奋楫中流的大潮浪涌中,让我们汇聚向上向前的力量,向着美好的未来无限延展。

1918年4月,毛泽东主席写到“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相聚总是短暂,短短数天的停泊,满足不了唐山人民的自豪与骄傲、满足不了唐山人民的关注与期盼。愿征途再建新功,愿子弟兵早日返航。到那时,巨舰归航、艨艟入港,看,“这就是咱的唐山舰!”

编辑: 穆俊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