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李雪松 通讯员 汪洋、赵志鹏)近年来,迁西县以全域布局、全时度假、全产融合、全业创新、全景提升、全面宣传“六全”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为抓手,以建设国际长城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京津冀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擦亮“诗意山水、画境栗乡”文旅融合名片。今年上半年,该县共接待游客539.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58亿元。
青山关景区位于迁西县北部,距县城40公里,坐落在燕山支脉,大青山腹地,万里长城从此蜿蜒而过,加之古城堡建在山脚平台上,故名青山关。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城沿线精品景区、河北省第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
迁西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河之滨,县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5%。“青山、秀水、长城、栗香”四大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滦河文化、长城文化、古岩文化、红色文化、板栗文化交相辉映,素有“燕山绿色明珠、京津冀后花园”美誉,先后荣获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最美中国旅游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迁西县凤凰山旅游区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新集镇境内,连通京沈高速二线、京沈高速迁西连接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极为便利。凤凰山以山体形状如展翅欲飞凤凰而得名。景区内树木繁茂,曲径通幽,一步一景,四季变幻,如诗如画。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扩大迁西智慧旅游平台覆盖面,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步伐。积极完善“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平台+景区游客中心+村级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三级游客咨询服务体系,加强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该县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综合带动优势,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迁西段)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深度挖掘、利用好迁西长城文化资源,谋划、推动一批规模大、业态新、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尽快形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迁西段)的产品支撑,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积极推进凤凰山京东生态城、庚水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战旗军事乐园等龙头项目,推进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云天漫步健走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文旅产业新引擎。
该县充分融合板栗文化特点,持续推动一批精品民宿、休闲农场、采摘篱园建设,启动精品民宿建设工程,培育“长城人家”“秀水田园”“绿野飘香”“栗林花海”“记忆乡愁”五大精品民宿品牌。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国家级体育赛事活动,持续扩大“健康迁西”品牌影响力。
五海庄园坐落于迁西县东莲花院乡东城峪村,是集“自然-生产-游玩-休闲”农游一体化景观综合体。景区以桃淘Ip乐园、萌宠乐园等旅游项目为主,配套景区电瓶车、特色小火车等。既可以在各种游乐之间酣畅淋漓,放松身心,又可以在湖光山色间休闲漫步,感受乡村与城市融合的流光溢彩。
依托丰富的农、林产品等生物资源优势,这县深度开发以板栗、河鲜、山菌等为主的特色餐饮,推动建立多层次旅游餐饮体系。积极发展旅游商务酒店、休闲度假酒店、快捷经济型酒店,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住宿接待体系。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转化,其中,栗花手工艺品制作、栗乡耳枕制作技艺等8项非遗项目新入选迁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48项。积极推介五海庄园猕猴桃系列产品、景忠山板栗酒等24件系列文创旅游商品、纪念品走向市场。支持各景区、乡村旅游点,依托资源建设研学旅行基地,支持非遗向研学产品转化,倾力打造“留下乡愁记忆,讲好栗乡故事”文创精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增强文创产品内涵。
该县加大营销力度,唱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将“京、津、唐、承、秦”作为主要客源市场,抓好精准营销,全力打造“诗意山水、画境栗乡”文旅品牌。通过开展“百名画家画迁西”“百名歌手唱迁西”“百名摄影师拍迁西”“百名记者写迁西”“百家旅游社游迁西”“千名学生讲迁西”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多领域展示迁西形象。积极组织“闻香之旅·栗林花海”等5个“唐山周末”品牌活动,持续丰富传统文化活动内涵,做强做响地域名片。
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全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全县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3家,国家级田园综合体1个,国家板栗公园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2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标准化房车营地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2家,四星级企业3家,河北省最美休闲乡村4个,河北美丽田园3个,各类休闲农业园1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