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7 07:00:1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师德“接力棒”,奶奶传给了我

□ 路南区万达小学 常若曦

我很佩服我的奶奶。

她是一名人民教师。1963年,奶奶从昌黎师范毕业,分配到现在的古冶区南范各庄。报到那天,她的行李除了一床被褥,就是成捆成捆的书。当时的学校条件很差,两侧垒砖头,中间搭木板,就是学生上课的桌子。1964年,煤矿投产,学生也大量增加,由原来的一个班30多人增加到70多人,但不论班容量大小,她总能很快摸清学生家庭情况,坚持每周至少对两个学生进行家访。记得有位学生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在井下工作无暇顾及家里的三个孩子,奶奶家访时发现了他家的情况,留下来给孩子们洗衣服,并把破了的袜子带回自己家缝补。这些孩子在多年之后长大成人,还一直和奶奶保持着联系。类似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我记忆中和奶奶走在马路上时、逛菜场时、公交站等车时,经常会偶遇她的学生,有些她记得,有些她不记得,但他们都会热情地向奶奶打招呼,并聊上好一会儿。

1972年,奶奶被分配到二小当校长。当时二小泥泞不堪的操场已存在多年,奶奶任职后努力协调解决操场问题,学生们终于有了活动场地。接下来的几年里,奶奶带领学校教职工建立了钉子厂、粉笔厂等校办工厂,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增加了学校的收入。

奶奶从教35载,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从小我就希望将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时代的接力棒传递到我的手里,我也成了她。

2019年,刚刚毕业的我,出了学校就进了学校。入职不久,我便担任了四年级班主任。此时,我对班级管理毫无技巧,只是一味地严格。没过多久,我便开始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经常处理学生情况到静校,和家长沟通至深夜。我开始意识到:严格有用,但却不万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所带给他的行为习惯。为人师者,应常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开始研究奶奶的教育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找合适的方法。

班里有个孩子,脾气很拧,即使做错了,也一定不肯当时就认错。为此,他曾一整个中午不肯和母亲回家。以前我不了解他的个性,又是谆谆告诫,又是厉声呵斥,在我看来都无法让他内心有一丝波澜。后来我了解到,其实他心里早已有了清晰的认识,于是我不再强求他立刻认错。果然,他在第二天偷偷来找我,说他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知道自己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教育方法有了新认识。

就这样,我从每件班级小事中、家校沟通中、甚至作文随笔中去了解他们,慢慢与每个学生建立起内心的联系。我深知无法陪伴他们直至成人,但尽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有益的引导者。两年后,这些孩子们远走高飞,而我原路返回。又一个新学期开学,我看着原本熟悉的教室坐着一群我不再熟悉的孩子,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很庆幸,奶奶把师德“接力棒”传给了我,使我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就发现了此生的使命,我将永远为我的职业而骄傲,努力像奶奶那样教书育人,谱写教师的芳华。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