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 10:13:0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发言摘登

为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

全面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建言献策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发言摘登


守正创新 聚力发展

做优做强我市特色产业集群

甄德恩

根据省工信厅最新认定,目前我市有产业集群29个,其中钢铁、陶瓷、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已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大部分集群还存在产业规模总量不大、核心优势企业不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集群综合功能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建议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高端高新、集约集聚的产业高地。

坚持系统规划,完善产业集群发展配套政策。高标准、高水平地研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主业明晰、重点突出、特色明显、错位发展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扶优培强,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每个集群选准2—3家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实行“一企一策”,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领军企业。

推进精准招商,推进产业集群扩容提质。着力引进大公司、研发基地、总部中心等有利于产业集聚的龙头项目,进一步延伸壮大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

健全行业协会的载体功能,促进产业集群有序发展。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帮助行业协会建设技术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训、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支撑承载能力和产业配套水平。

深化配套协作,积蓄产业集群活跃持久的内生动力。引导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的研发链、供应链、销售链,深化协作配套和专业化分工,推动产业规模壮大。


以“四化”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助推唐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袁 宁

作为全市市场主体占比96%的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的重要支撑。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激励中小微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必将为唐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有力保障。

催动利基市场,打造“链条化”的产业经济。加大信息、政策输送传导,瞄准“夹缝”,开发协作利基市场;瞄准“消费”,开发精准利基市场;瞄准“实体”,开发专利利基市场。鼓励中小微企业以市场利基者的身份去撕开市场缺口。

发挥园区功能,打造“集群化”的区块模式。盘活既有商业综合体,建设以文化创意、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结构为主导的“三产园”;通过对废旧厂房更新改造,建设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等产业机构为主的“二产园”;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建立完善具有企业孵化器作用的“园中园”,引导其集群集聚高效发展。

激活创新动力,打造“自主化”的唐山品牌。在财政、税收、服务、人才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创新体系,从而打造更多的唐山品牌。

构建亲清政商,打造“清明化”的营商环境。围绕我市“4+4+N”现代化产业链条,探索如何强链、补链、延链,建立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引导性、弥补性、规制性作用。


加快再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努力打造中国式

现代化“唐山绿色工业”新场景

胡世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我市始终以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为核心,推动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与生产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以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度契合了构建循环经济的战略需求。目前我国再制造企业已达千余家,产业规模已达2000亿元,形成了多个各具特色的再制造产业集聚区。为此,将再制造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工业绿色发展”新场景,是我市今后的一个重大课题。建议如下:

高标准制定“推动战略”,构建再制造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快探索我市再制造产业突破点,打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助推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高水平建设“循环动力泵”,打造再制造全产业链条。加快推进逆向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再制造工业物联网平台,推动再制造产业优化升级。

高起点打造“引领协同区”,加速再制造产业集聚。建立冶金装备和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协同示范区,带动全市再制造产业集群特色发展。

高能级布局“驱动核心区”,实现再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集聚国际国内先进技术、人才、平台,提升再制造研发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打造唐山再制造产业名片。


加强保护传承 赓续红色血脉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张桂芳

唐山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目前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6处。为更好地加强保护传承,赓续红色血脉,推动革命文物创新性发展,提出建议如下:

建立健全投入、人才机制,夯实更多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基础支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抢险加固、安消防设施、日常保养维护等经费由市财政予以统筹保障,地方政府建立相应财政保障机制。增加市、县管理部门文物行政人员编制,增设文物保护、考古等内设机构。引进、选聘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直接上岗,纳入“凤凰英才计划”。

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水平,传播更多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历史文化。筹建冀热辽边区革命纪念馆,实施“革命文物展示工程”。合理运用现代科技等手段,升级“红色精品展陈”。推进李大钊纪念馆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申办“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工作,挂牌“革命文物实践基地”。积极开展馆际合作交流,盘活文物。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更多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产业途径。培育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创意项目和优秀企业。加强革命遗存与周边人文、自然资源的整合,推动革命文物开发与地方特色产业、农业生产、非遗传习、特色餐饮、住宿体验等有机结合。创作文艺精品,建设演艺新空间,将红色记忆融入重要节日、文旅产品。


强化组织引领 探索最优路径

助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贾秀敏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村5324个,占比98.78%,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依然存在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基层组织创新发展能力不够、支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发动机”。建议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发挥各级党委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科学系统谋划全局,创新帮扶包联机制,健全监督考核制度。

探索模式创新,为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快速路”。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探索构建联合党总支和农村产业联盟,从组织引领获取发展能量,实现产业经济从“小而散”到“小而精”再到“大而强”的递进式发展。村企合作找准“路子”,村村合作“抱团”发展,联乡共建齐头并进。

抓好“三支队伍”,为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火车头”。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汇聚各路英才,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头羊”的任用和培养;重视村级合作组织专业人才和“乡土专家”的引进和奖励;重视农村党员队伍的优化和使用。


聚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高我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高丽娟

目前,我市新兴产业持续茁壮成长,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仍存在短板:一是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要素保障尚不完善;二是数字产业化能力不强,数智化转型的产业基础有待增强;三是先进制造业创新集聚度尚需增强,科技领军企业较少;四是头部企业、接续企业偏少,中小微企业偏多。由此,建议如下:

强化政策引领,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要素保障。加大政策创新的系统集成,形成聚合优势;深入落实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用好先进制造业国家重大专项扶持政策。

强化数智赋能制造业发展,促进产业数实融合深度化。深入推进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数字唐山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打造京津冀东北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培育产业创新集群,构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坚持做强增量和调优存量并举,强化区域分工;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链,在后续产品、配套产品上延伸;加快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块状经济增长点。

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梯次结构,加强主体培育。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引导和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和总部型项目;加快培育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


聚焦优化人口战略 大力推动唐山人口增长

打造人流聚集经济繁荣心向往之的唐山生动场景

贾敬苹

人口问题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唐山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的英雄城市,需要精准聚焦,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提供强有力的人口支撑。

聚焦精准施策,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人口监测预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建立健全与生育息息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服务等政策体系;实施企业妇女就业补贴、退税等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聚焦产业聚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产人城”深度融合。围绕“产业+人才家园”,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群度和企业集聚度,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优化升级“凤凰英才”政策,建立人才长效跟踪制度;通过举办“凤还巢”活动、人才交流大会等载体,制定落实更多更好唐商回归优惠政策。

聚焦提升品质,优化城市治理效能,加速中心城区人口聚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集聚度和辐射力;重点打造“服务+生活家园”,促进有机更新,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便利群众生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智慧唐山“城市大脑”,发展智慧市政、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服务,建设智慧无障碍城市,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温暖”、更“有吸引力”。


解锁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唐山密码”

全力打造“四无四防四覆盖”升级版

赵晓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四无四防四覆盖”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了平安唐山法治唐山建设,但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基层的自治活力不足、诉前化解力量不够、智治水平不高等短板和弱项依然存在。为此,建议:

健全“三项机制”,解锁“自治有序”的活力密码。要探索新时代社区自治的新手段,健全完善资源下沉、利益联结、平等协商等机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做好“四方调解”,解锁“法治有方”的和谐密码。要探索多层次、广覆盖的全域式调解新模式,在社区做好网格调解,在农村做优乡贤调解,在产业园区做精园区调解,在纠纷多发行业做强行业调解,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加强“三个建设”,解锁“智治有效”的智慧密码。要探索现代智能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子,强化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社区”建设,优化以全市社会治理资源数据共建共享为目标的“智慧平台”建设,深化以社情、警情、舆情及公共安全等信息数据为基础的“智慧研判体系”建设,真正实现赋能式、高效式、敏捷式治理。


关于后疫情时代

商贸企业加快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李致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并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唐山场景”。商贸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是书写“唐山场景”的重要力量。近三年来,商贸经济经受了疫情等因素的巨大冲击,而在疫情过后,企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后疫情时代,商贸企业的发展需要自身在变革和创新中寻找发展空间,更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从政府层面来看:一是优化布局,科学布局商业业态,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避免商业过剩现象。加大宣传引导,辅助商贸企业科学合理引入业态,有序规范经营,增强城市经济活跃度。二是精准搭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围绕我市商贸企业发展需要,精准组织对接国内外重点企业集团,促成更多更好的项目合作落地。三是严格监管,持续加大对线上平台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日常监管,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非法经营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运营秩序。

从企业层面来看:一是要把握新消费,满足新需求。不断提升商品力、服务力、创新力。在商品、功能、服务、环境上不断贴近消费者,满足消费者。二是零售企业要下沉乡镇,引领乡镇新生活,提升乡镇商贸流动企业的经营水平,提升商贸企业的经营档次。三是强化全渠道全领域营销,打造企业优质品牌。


让“韧性”融入城市“骨髓”

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城市场景

李旭红

城市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空间载体,而韧性城市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为各地全面建设韧性城市指明了方向。未来韧性城市建设将会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新场景。当前,我市力争扭转“一钢独大”的城市困局,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市仍存在城市预留空间有限、城市工程建设滞后、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空心化、社区韧性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全方位进行城市更新,让“韧性”融入城市的“骨髓”,塑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大幅提升我市抵御灾害和抗击风险的能力。

实施城市空间韧性更新工程,构建“防用一体”“弹性贯通”的应用场景。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合理布局应急空间节点,推动城市单元韧性更新场景建设。

实施城市经济韧性更新工程,构建“业态繁荣”“多元发展”的应用场景。深挖我市工业文化和抗震精神,推进新型消费商圈和文创城市更新场景建设。

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韧性更新工程,构建“生态融合”“自然智慧”的应用场景。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与自然生态融合,推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韧性更新,对城市工程建设进行“补钙铸魂”。

实施城市社区韧性更新工程,构建“功能完备”“高度自治”的应用场景。推动城市社区空间、社区自治、社区信息韧性更新场景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各类风险灾害给社区带来的损失。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