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张景生)“我们已经干了12天,估计再有一个星期,就能全部完工了。”日前,在曹妃甸区十农场和新村村南,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项目负责人李晓亮十分骄傲,“这处排灌点今年出现淤泥堵塞现象,影响了稻农生产,农场农业部门了解情况后,通过招标对排灌点进行清淤,然后铺设管道。虽然现在气温到了零下七八摄氏度,可工人们却干得特别起劲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入冬季,十农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变冬闲为冬忙,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和新村排灌点改造只是十农场8个村队近20个施工工地中的一个。作为著名的水稻之乡,十农场有稻田面积3.6万亩。入冬以来,该场掀起兴修水利、维修排灌站点热潮。“冬季是全年水稻生产过程中唯一的‘闲’时候,我们必须利用这段时间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好,争取明年开春农业生产不被动。”主管农业的副场长孙晓永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孙晓永几乎每天都要到各个施工现场走一遭,看看各个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初冬时节,李八廒村近5000亩稻田里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10多台稻草打捆机正来回穿梭,村民李全好开着拖拉机跟在打捆机后面,把打好捆的稻草装上车,再运送到附近草场。“稻农收割完水稻,稻草全部晾晒在地里,我们联系了多个经纪人,以每亩70元的价格将稻草全部售出,不仅可以增加群众收入,还可以防止稻草焚烧。”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全蕊十分开心,“包括李全好在内的20多名村民组成的运草队伍正加紧运草腾地,他们每人每天能收入500多块钱,虽然天气寒冷,可大伙儿干起活来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这些天,在十农场蔬菜大棚基地,40多位菜农也是忙得不亦乐乎。郑利山有4个大棚,种植着黄瓜、西红柿等各种蔬菜,长势良好。“这些蔬菜到春节前就能上市销售了。” 虽然每天盖棚、开棚,浇水、施肥也很辛苦,但郑利山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我们一定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带领全场乡亲们过上文明、富裕的好日子。”农场党委书记常学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