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06:50:4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唐山历史文化名人丨孙永勤:挺身御倭 民族英烈

孙永勤(1893年—1935年),热河省兴隆县(今属河北省承德市)人,自幼习武,崇尚忠义。

1933年日军占领热河后,对统辖区内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孙永勤目睹家人和乡亲们受凌辱和欺压,与几位好友歃血结盟反抗日寇暴行。

1933年12月,孙永勤树起了“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的大旗,正式宣告成立民众军,并出任军长。民众军誓言“头可断,血可流,敌不死,志不屈”,制定了“不贪财、不扰民、不奸淫、不投降”的四大军规,很快发展到500余人,下设三个队,在长城以北的深山里与日伪展开了殊死斗争。这是华北地区第一支农民抗日武装。

孙永勤的抗日行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关注。1934年5月,中共遵化县委秘密派军事干部徐英等到五指山,以遵化爱国群众的身份与孙永勤会晤。徐英等向孙永勤介绍了关内各地的抗日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建议孙永勤从“均富济贫”发展为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救国,同时加强军队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以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孙永勤高兴地接受了中共人士的建议,将民众军改名为“抗日救国军”,并对部队作了抗日到底、联系群众的教育。抗日救国军面貌焕然一新,分散活动在兴隆、承德、平泉、迁安、遵化等县,不断打击日伪军。热河的日伪军大举围剿抗日救国军,抗日救国军运用游击战术与敌周旋,不仅打击了日本关东军的气焰,牵制了日军对平津的用兵,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活动地域内广大人民抗日救国的信心。抗日救国军缺乏武器和药品,中共遵化县委书记骆凤亭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变卖自家十几亩地,筹备了一批武器和药品送到孙永勤军部。孙永勤了解到此事的经过后,对共产党人更加钦佩。

1935年5月,在日本关东军的疯狂围堵下,腿部负伤的孙永勤为解决部队军需给养问题被迫带队入关。日本关东军把救国军包围在茅山,动用飞机、大炮对抗日救国军阵地进行轰击。5月24日,孙永勤在指挥少数部队掩护主力向热河方向突围时壮烈牺牲,时年42岁。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在长征途中发表了《八一宣言》,高度赞扬了包括孙永勤在内的吉鸿昌、瞿秋白、方志敏等11位为救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称赞他们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坚信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最终必然胜利。

2014年9月1日,孙永勤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唐山历史学会王振良搜集整理)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