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09:27:2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市协和医院国防楼核酸采集小组:白衣执甲 向“疫”而行

□ 记者 媛媛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协和医院国防楼社区核酸采集小组从3月24日开始,便在该院口腔门诊护士于晓波的带领下,争分夺秒、日夜奋战,以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温暖着这座城。

初为组长,于晓波深知责任重大。看着组员们每天在近20摄氏度的气温下,身着冬衣和防护服爬上爬下上门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非常心疼。于是,她坚持将自己仅有的几件薄衣裳留给组员,自己却依然穿着羽绒服爬上爬下。汗水浸湿,她从未抱怨,每天脸上布满的压痕,却被她笑称为“天使印记”。

闫洁,是该院老年病科的护士。“我爬楼慢,你们先上去扫码,别因为我耽误进度。” 闫洁边说边大步向上爬楼,生怕自己拖累大家。穿着防护服,携带采集物品爬楼做检测,对于身体基数比较大的闫洁来说,这一趟下来整个人几乎是泡在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里的。已连续30天没有回家的闫洁,对于家人防护是否安全、孩子是否听话懂事根本无暇顾及。对此,闫洁常说,其实社会上有千千万万像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我只是履行一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职责而已。

高丽媛,是该院内分泌科护士。这天,她像往常一样为居民采集核酸,发现每天积极来检测的一位大爷没有来,心中有些担忧,就到大爷家中反复敲门,无人应答。于是,她和志愿者商量决定撬门而入。打开门的一刹那,大家发现大爷躺倒在地。凭借着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她赶紧让大家呼叫救护车,并寸步不离地在大爷身旁守护,直到救护车赶来,她才放心地继续完成采集工作。

郭宁,该院神经内二科护士。“郭宁回来了吗?”“郭宁还没回来”这是国防楼社区核酸采集六人小组结束工作最常说的话。入户人数最多,大都是5层楼的高度,郭宁每次入户回来,眼镜上的雾气都让人难以分辨,手套下的双手肿到发红,冻得冰凉。大家看得心疼,郭宁却总说:“没事的,我的手自来就是胖胖的。”

李林子,该院神经内二科护士。3月19日,科室群里需派人外出执行核酸采集任务的消息刚一发出,她在第一时间回复,“护士长,我可以!” 在国防楼社区核酸采集小组中,李林子所负责的区域出现过阳性病例。因此,她执着守候,不放过每一个可能。有学生上网课,她静静等待,不能耽误学生学习;有居民迟迟不下来,哪怕只剩最后一个,累到坐在地上,她依然坚持。“保证应检尽检,是我的职责所在。”

王佳,该院神经内一科护士。作为小组里的“95后”,她已是第二次踏上抗“疫”征程。2021年疫情笼罩石家庄藁城时,她第一时间报名,2022年,她再次身披“战袍”,毅然奔赴守卫家乡的抗疫前线。每天穿着防护服,面对560多张脸庞,560多次抬手落下,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汗水早已浸透全身。一次入户采集时,由于长时间的体力消耗让王佳瞬间感觉到窒息。“还有好多居民等待入户,防护服不能脱,我也不能倒下。”这是她当时心里的第一想法。可是越来越稀缺的氧气让她又一阵眩晕,只能靠在墙上给自己降温。随后,她慢慢走到通风口,稍微缓和便又赶往下一个居民住所。

这是市协和医院国防楼社区核酸采集小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她们把初心写在岗位上,把使命落在行动中,用奉献和坚守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线。

编辑: 刘威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