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1 13:33:28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以创新创造赋能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孔祥华 通讯员 薛利稳)2021年,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经营业绩亮眼:新增内资市场主体2437家、外资企业92家,实际利用外资9902万美元,完成进出口额424.81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35.4%、262.9%、123.8%、151.7%。

“曹妃甸片区之所以能够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我们认真贯彻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敢于大胆试,大胆闯,试验成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使得全区党政机关服务效率有了显著提高,生产经营事半功倍,片区各项经济指标均取得了满意的业绩。”唐山曹妃甸经济开发区(曹妃甸片区)党工委委员、自贸办副主任徐建强表示。

据介绍,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河北自贸试验区四个片区,其中,曹妃甸片区规划面积为33.48平方公里,是河北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面积最大,也是全省唯一沿海的片区。正式揭牌成立以来,该片区紧紧抓住“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引领区、临港经济创新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极力发挥深水大港、土地富集、平台众多等比较优势,力求在“探索新模式、打造新平台、培育增长极”三个大项上大胆攻坚,一路高歌猛进。

促进自贸区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是基础性工作。曹妃甸片区自成立之日起,就将探索新模式作为片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动力之源,将主动作为与因地制宜有机结合,成立2年多来共完成创新案例35项,其中2021年完成创新案例20项,有2项案例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4项案例得到了国家层面认可,12项案例入选河北自贸区创新案例,占全省推广案例总量的46%,“2+2+1海域使用权五步极简审批新模式”成果入选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该模式一举将海洋用地时限由179个工作日减少到88个工作日,提效51%。北京金隅天坛唐山木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通过新模式审批海洋使用权的企业,该企业总经理助理李世胜表示:“通过审批制度创新,使企业减少了近100天的等待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啊,节省了时间就能缩短建设工期而提前投产,那就是企业额外的经济效益啊。”

促进自贸区可持续发展,全力搭建自由贸易新平台不可或缺。曹妃甸片区由港而建、依港而兴,依托40万吨级巨轮直接停泊、内陆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大力搭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平台。片区相继建立了多式联运中心、国际海运快件监管中心和国际船舶备件供船等公共平台,先后引进了中石油国际公司LNG进口平台、中国五矿曹妃甸国际矿石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保税交割、华能集团船舶等大宗商品贸易类企业572家、物流类企业405家到片区落籍;开通了通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条海运航线,建立了覆盖“三北”腹地内陆港,建成了直达蒙古国、连通中东欧国际班列的重要枢纽。通过这一系列平台建设,使得矿石、钢铁、煤炭、木材、天然气、粮食、食糖、整车进出口、跨境电商等大宗商品现期货交易非常活跃,2021年实现进出口额420多亿元,比上年大增50%以上。冀东发展集团就利用曹妃甸片区搭建的国际贸易平台,并用上自贸区政策优势、大力实施公转铁、散改集的跨区域、跨国界的铁路运输和人民币结算贸易,年运输及交易总额达200多亿元。冀东发展集团供应链国际贸易平台项目负责人张雷表示:“从一年的运行业绩来看,利用自贸区的政策平台,开展国际贸易,腾挪空间确实大了许多,效益更是增长了一大截。”

促进自贸区可持续发展,培育新兴增长极是源头活水。曹妃甸片区充分利用该地平台集中、政策红利叠加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引进更多的生产经营企业,提高片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实力。“快”字当先,细处入手,深处着眼,逐条梳理,将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清单,对中央层面和省级层面设定的54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分类归属,与片区申请下放的省级审批事项427项进行交叉筛选,确定了曹妃甸片区省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让20个行政审批部门集中一地办公,在全区实现了“全程一站式包保审批”、“企业不见面审批”,使得企业投资落户便利化得到有效落实,吸引了一批优势企业落户片区。目前,该区先后获得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多块“金字招牌”。自片区挂牌以来,共引进项目695个,总投资1046.74亿元,其中仅2021年就引进项目387个,总投资381.74亿元,为未来发展储蓄了强大动力。

编辑: 刘威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