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8 10:06:0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晚报

社区防控中的“快工作”和“慢生活”

□ 白桂云

“要点五花肉,还要点白菜、土豆、豇豆。”近日,丰南区青年路街道物资村社区居家隔离的王女士在微信里告诉社区工作人员。

“好!我马上去。”收到微信的社区网格员徐雪燕起身就走,一路小跑着奔向超市。

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姚师傅只拿着一把香菜优哉游哉地转回家来。

“小区可能要封闭了,你还不多买点儿菜回来?”看到姚师傅这不紧不慢的样子,路上有好心人提醒。可是姚师傅却说,现在就需要一把香菜,没必要采购很多用不着的东西。他觉得,即使小区封控了,社区也会把居民的生活安排得妥妥的。

物资村社区的居民绝大多数都和姚师傅一样的心态。

68岁的单文纲更是深有体会。2020年初,单文纲夫妇去东北的女儿家过春节,不期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本打算只住一个月,却不得不延长到75天。思乡心切的单文纲夫妇心急如焚,和所在社区进行联系,社区网格员详细地为他解读了返乡的有关政策,一次性告知他应该履行的各种手续,最让单文纲夫妇感动的是,网格员还提前让他们拉好生活所需物品的清单,根据他们的返程时间,安排专人购置,然后进行无接触配送。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阶段,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受到一点儿影响。

居民们生活的“慢节奏”得益于社区工作的“加速度”。

1月11日,丰南区发现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街道立刻召集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冯彤彤接到任务后,马上回到社区,成立应急小组,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摸排从天津及高、中风险地区的返丰人员,在小区的出入口安排志愿者值守。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又通过电话、微信联系楼门长和志愿者,向居民发布疫情防控的最新信息和温馨提示,保护辖区居民不受感染。

从11日到15日的4天时间里,冯彤彤既要随时到街道开会,时刻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准备,还要安排社区的日常工作。整个社区有727户,每户2至4人,谁家有近期返丰人员、何时返丰,信息随时更新,仅填报的更新信息表格就有100多份。

在这4天3夜里,她和社区党总支委员王媛媛一直住在社区没有回家。一天凌晨两点,信息传来,社区有一位次次密接,王媛媛马上和卫生服务站的防疫人员取得联系,带领他们到居民家中做核酸采集。最晚的一天她们工作到凌晨4时。

董君萍和徐雪燕的工作也是马不停蹄,每天接打电话的次数超过200个,回复和解答居民的提问不计其数。“你们工作到几点啊?我留意了你们党群中心的灯,我睡觉前还一直亮的,真是不容易啊!”居民李阿姨感慨地说。

社区还安排专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转发权威解读和疫情信息,最大限度拓展宣传范围,利用快手、抖音小视频等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入透彻的阐释、贴近实际的解读,提高了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进一步凝聚了疫情防控的共识。

在挨家挨户对高、中风险地区返丰人员进行排查登记上报的同时,工作人员手把手耐心指导居民申请电子健康卡,随时为全民核酸做准备。针对社区居家隔离、居家监测人员,网格员定期询问身体状况,随时给居民买菜、送药,确保了居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