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8 09:57:5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小菌包”里孕育“大财富”——走进迁西县东莲花院镇人从众农民专业合作社

□ 刘笑利 纪业

冬季本该是农闲的时候,但在迁西县东莲花院镇黄岩村,大街上却没几个人。“都忙着干活呢!冬天正是制作菌棒的季节,食用菌基地的订单多。农闲有活干、早晚能顾家、就业又增收,这么好的工作,大家都抢着干。”村民张江瑞说。

此时位于村里的人从众食用菌产业基地里机声隆隆,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菌包制包、高压灭菌、冷却、接菌、摆入棚内发菌……好一片繁忙景象。该基地是集食用菌种植、观光旅游、科普培训、菌棒培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基地,现已投资8500万元,建有菌棒生产车间1座、无菌接种车间1座、标准化出菇大棚40个,年产菌包400万包。

今年38岁的张振福是土生土长的黄岩村人,早些年在广州经商积累了一些资金和经验,后来在家乡政府的支持下返乡创业,2020年创办了人从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

菌菇培育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张振福遇到了很多困难。“南方是种菇发达的地方,技术成熟,而北方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此外,还要根据迁西的土壤、气候特点,选择不同菌种一一实验,比对品质、产量、市场。”刚开始的那段日子,张振福带领团队白天在大棚里忙,晚上自学专业知识,查阅相关数据,每天起早贪黑。

为了破解在菌菇培育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张振福先后前往湖北、重庆、福建等地的同类企业考察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反复探讨技术提升的可能性,提出多种改造方案,并在生产中反复实践,硬生生将自己打造成了“技术研发人员”。他组建了专门技术研发团队,专门研究菌菇栽培技术。经过5年的培育和筛选,终于探索出一套独有的菌菇培育方法,培育出了适合迁西本土的菌种。

酒香不怕巷子深,张振福种植的菌菇品质好,逐渐名气远扬。一到上市时节,山西、湖南、福建、广州等地的订单接踵而来,供不应求,鲜蘑菇一年能卖出350万公斤,盈利2000余万元。

为帮助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张振福成立人从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目前已解决就业300余人。去年加入合作社的张立国算了一笔账:“单个大棚栽植菌棒2.5万棒,每个菌棒产鲜菇3到4斤,按照保守价格4元每斤计算,单个棚最低产值30万元。扣除菌棒成本20万元,单个棚净利润10万元左右,折合每亩净利润6.6万元以上。”

看着村子里忙碌的景象,黄岩村党支部书记张晓超感叹:“一个小小的菌菇,也能撑起我们黄岩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流转黄岩及周边村土地400余亩,大大提高了村集体收入。最受益的还是老百姓,家家户户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乡村振兴了,美丽庭院就出来了,生活品质也提高了!”

“下一步,合作社将着眼于农文旅三位一体,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走向一二三产相互联动的现代新型生产模式,加快建设集菌棒培育、菌菇加工、百菇部落体验园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张振福自信满满地说。

编辑: 罗旭辉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