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精神”:
唐山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访市委党校副校长张朝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唐山人不负众望,敢为天下先,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话剧,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思想、品质、意志等,我们把她称为‘唐山精神’。”近日,市委党校副校长张朝民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概括自己对“唐山精神”的认识。
“我认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三条驴腿’艰苦创业的‘穷棒子’精神、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和‘唐山抗震精神’为代表的‘五种精神’,是唐山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张朝民说。
张朝民简要阐释了五种精神的内涵:“‘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大钊精神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同志留下的革命精神,其实质是以坚定的决心和毅力,用毕生的力量承担起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这副‘道义’的重担,完成十分重大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是面对国内外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私奉献、勇挑重担、争当先锋的精神。‘穷棒子’精神是遵化西铺人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创立的,其内涵是团结互助、艰苦创业、勤俭办事、敢为人先。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是沙石峪人民面对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在1976年那场举世罕见的大地震中创造的,百年工业重镇瞬间变为一片废墟,24万多人罹难,16万多人重伤……然而,唐山人民没有被震倒,自救互救、患难与共、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历经10年重建,10年振兴,20多年快速发展,如今,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重新屹立在冀东大地!”
“历史的脚步在前行,城市的精神在延续,“五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唐山人自强不息,拼搏向前。这正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张朝民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来唐山视察时曾饱含深情地说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唐山抗震精神不仅是唐山重建崛起之魂,也是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更是唐山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精神动力。”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地级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连续创造了许多具有地方特点,但又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精神财富,恐怕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她,继承她,发扬她!”张朝民认为,今后,一方面要做强红色文化产业,加大唐山“五种精神”的宣传力度,擦亮这张靓丽的名片;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五种精神”的动力源的作用,鼓舞当代唐山人积极进取,努力奉献,助力唐山经济社会发展,再造唐山更大的辉煌;激励唐山人紧跟新时代跳动的脉搏,创造新时代的唐山精神。“应该说,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今天,我们提出创造‘新时代的唐山精神’,从宏观上讲是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从微观上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需要。”采访结束时,张朝民强调,要充分挖掘、大力宣传唐山优秀的人、卓越的事,并使之走出全省,走向全国,成为“新时代唐山精神”的代言人或标志性事件。